凤楼信息同城附近_全国qm交流论坛网站_一品阁论坛网站_品茶汇pm论坛

通知公告
关于申报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2020年第二批课题的通知
时间:2020年12月29日 信息来源: 作者:

教技发中心函[2020]2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设立“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将部委、企业、高校三方有机结合,积极探索产学研创新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2020年第二批课题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项目”(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网络空间安全等领域),用以资助大学生团队开展信息技术领域的创新创业研究,提升互联网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课题说明

   1.各团队依据申请指南(附件1),结合自身研究基础和学术特长,拟定具体项目。选题方向和申报条件需符合指南的要求。

   2.该项目面向全国所有大专院校学生团队(包括研究生、本科及高职高专学生),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申请(每个团队教师不超过2名、学生不超过4名),指导教师为项目负责人。指导教师应是学生申请人所在学校正式聘用教师,每个申请人限报1项。

   3.项目分为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两类,基金分别提供5万元和2万元的资助(包括项目经费和平台使用)。课题申请人无需向资助企业额外购买配套设备或软件。

   4.项目评审分初评与会评两个环节,具体内容详见申请指南。

   5.项目计划执行时间为2021年9月1日~2022年8月31日。

   6.资助项目获得的知识产权由资助方和课题承担单位共同所有。

   7.此次课题申报及评审的相关工作委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学院协办。

   二、课题申请

   1.请各团队申请人按要求填写项目申请书(附件2),并将签字盖章后的PDF扫描文件上传至:http://cxjj.cutech.edu.cn。

   2.书面材料一份,邮寄至: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5号804室,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网络信息处 张杰收。

   3.申请截止时间为2021年5月31日。

   三、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联系人:张杰

   电话:010-62514689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联系人:陈云亮

   电话:18100173084  邮箱:chanxy-it@cutech.edu.cn

   附件:(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

1.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项目申请指南

2.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项目申请书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2020年12月4日

附件1

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项目

申请指南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设立“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项目”,用以资助大学生团队开展信息技术领域的创新创业研究,提升互联网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一、 项目介绍

1. 项目说明

此次申报针对此次申报针对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下一代互联网和网络空间安全等领域设立本指南,各团队根据自身研究基础和学术特长,拟定具体项目。

项目分为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两类,基金分别提供5万元和2万元的资助(包括项目经费和平台使用)。项目申请截止时间为2021年5月31日。项目计划执行时间为2021年9月1日~2022年8月31日。项目的选题方向与选题介绍如表1所示。

1:“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项目”选题列表

方向编号

项目方向

项目介绍

A01

云计算

1.教育云原生微服务架构下应用系统研究及应用

2.面向智慧校园生态体系中的供需关系平台研究及实践

3.基于K8S容器的服务监控及应用运维的研究与应用

4.混合云模式下智慧教育生态构建的研究与应用

A02

教育大数据

1.大数据视角下智慧教育理论研究与应用场景分析

2.大规模在线教学应用中文件存储体系研究与应用

3.大数据视角下高校数据治理体系及方法论研究

4.大数据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研究

5.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教育模式创新与研究

6.面向大数据应用的教学装置设计及应用研究

A03

大数据理论、平台及应用研究

1.大数据理论及算法研究

在包括但不限于教育、医疗、制造业、网络安全、智能推荐、轨道交通、气象等领域,开展大数据的算法设计和行业应用技术研究。

2.有关大数据方向的创新型产业项目开发

3.大数据体系中云平台框架及相关技术研究

A04

工业互联网

1.工业互联网理论及前沿技术研究

2.工业互联网中的安全技术研究与应用

3.工业互联网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4.网络及激光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研究

5.工业互联网中智能设备的应用研究

6.工业互联网环境下的虚拟现实技术研究

A05

人工智能

1.基于人工智能的教育技术研究及应用

探讨与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思维模式的影响,从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方面研究教育技术的变革。

2.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

利用GIS、物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智慧校园管理的框架研究及应用上的变革。

3.面向人工智能技术的新文科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

构建人工智能体系下新文科理论研究的新定位、新体系、新模式。研究新商科科研体系与人工智能的交叉融合。

4.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智能中的研究与应用

A06

下一代互联网

1.下一代互联网体系中新电商、新媒体数据分析算法研究

2.创新型教学信息化在新电商新媒体上的应用研究

3.新电商新媒体+创新创业教学教育模式研究及综合性实践案例研发

4.下一代互联网体系中的新电商、媒体安全体系研究

5.下一代互联网中新电商、新媒体人才推荐大数据平台研究及应用

A07

网络空间安全

1.网络空间安全理论前沿技术研究与应用

2.网络空间测绘技术研究与应用

3.安全威胁情报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研究与应用

4.人工智能技术在未知威胁检测中的研究与应用

5.网络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究与应用

A08

虚拟现实

1. 数字场景教学方向

践行我国现代教学中数字场景教学理念,解决高等教育及义务教育中特定教学内容难呈现、成本高、难重复、高危险的问题,选题团队以某特定理论教学内容为研究背景,结合自身的教学或科研积累,对教学内容进行数字场景化VR重现或与之相关的其他VR应用研究。

2. 数字旅游方向

   为提升我国数字旅游的内涵,培养艺术与传媒、摄影等数字媒体及艺术类专业学生的VR场景设计与制作实践技能,设定本选题方向。选题团队可依据高校所在地区的特色旅游景点为研究背景,开展数字旅游中的VR多维度呈现及其应用研究。

2. 项目评审

⑴ 项目评审分初评与会评两个环节。初评通过后的项目,应参加会评,会评成绩作为是否资助的依据。

⑵ 初评采用网络评审方式,由各高等学校、科研单位和行业企业专家匿名完成。

⑶ 项目初评时间为2021年6月1日至7月30日。

⑷ 通过初评的团队,应依据评审专家的反馈意见完善申请书的内容,进一步明确研究内容和目标,提交完善后的申请书并参加会评。

(5)此次项目申报及评审的相关工作委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学院协办。

 

一、 申报条件

1. 团队成员在选定的项目研究方向有较好的技术储备,包括与申报项目研究内容相关的研究成果、教材、论文、专利、获奖等;

2. 团队组成合理,分工明确,教师不多于2人,学生不多于4人;

3. 优先支持已经设立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下一代互联网与网络空间安全相关专业或者已经成立相关研究中心的院校;

4. 优先支持选题方向符合表1要求的项目;

5. 优先支持研究内容有创造性、前瞻性和实用性,有可转化前景的项目;

6. 优先支持有明确研究成果,成果有应用价值,可复制、可推广的项目,不支持纯理论研究;

7. 优先支持研究方向明确,研究内容详实,研究方案完整可行的项目;

8. 优先支持院校对所申报项目有资金、政策、人员和场地等条件支持的项目;

9. 申请人应客观、真实地填写申请书,没有知识产权争议,遵守国家有关知识产权法规。在项目申请书中引用他人研究成果时,必须以脚注或其他方式注明出处,引用目的应是介绍、评论与自己的研究相关的成果或说明与自己的研究相关的技术问题。对于伪造、篡改科学数据,抄袭他人著作、论文或者剽窃他人科研成果等科研不端行为,一经查实,将取消申请资格;

10. 资助项目获得的知识产权由资助方和项目承担单位共同所有。

 

二、 资源及服务

针对入选合作院校,基金将提供完善的资源和服务体系,以保证院校顺利开展合作项目,并为院校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下一代互联网和网络空间安全方向的科研及人才培养提供长期有效的支持。

1. 调集联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大洋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泰迪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天之逸科技有限公司、武汉知化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新华教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四川澳沙科技有限公司、远江盛邦(北京)网络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苍穹数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厦门立龙泰达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领军企业专家团队,为申报团队免费提供创新项目选题指导,协助团队完成科研项目或创新项目实训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

2. 通过在线培训体系和线下培训班的方式,为申报团队提供申报领域的关键技术普及培训,为创新人才培养打下科研基础。

3. 建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与教育联盟,为院校的科研和创新人才培养提供长期稳定的产业合作伙伴,为老师提供企业顶岗学习,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就业推荐等。

 

三、 项目申报说明

1. 申请人须仔细阅读申请指南,按照指南详细填写申请书,填写不合要求的项目会按照格式不符合要求处理;

2. 请各项目申请人按要求填写申请书(申请书中手机和邮箱必须填写),加盖公章及签字后扫描上传至:http://cxjj.cutech.edu.cn;为方便评审,申请书扫描件请按以下命名规则命名:

学校名称+空格+项目类型(重点/一般)+空格+申请人姓名

3. 纸质版申请书邮寄至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网络信息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5号804室)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     版权所有

地址:聊城市花园北路
电话:0635-8375040 
          0635-8375513 
邮箱: lckyk8375040@163.com